掩耳盗铃的家长终究是可怜人:学历贬值是客观存在的

尽管社会主流都认为学历确实贬值了,但是还是有太多的家长和小镇做题家选择掩耳盗铃来应对世界,坚持认为学历没有贬值,也永远不

尽管社会主流都认为学历确实贬值了,但是还是有太多的家长和小镇做题家选择掩耳盗铃来应对世界,坚持认为学历没有贬值,也永远不会贬值。持有这种认知的,其实莫过于三种人:

第一种,是没见过世面的农村老头老太。这部分群体认知能力低下,观念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、90年代。事实上,这种氛围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人,往往也不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。比如有的偏远山区来的85后大学生,如今已经三十多岁了,但是认知方面还是停留在本世纪初年。

第二种,软弱无能的废物家长。这部分家长对于改变生活现状毫无任何的能力和建设可言。但还是希望下一代能成为家族中兴的希望。所以对于学历贬值,他们是压根不接受的。

第三种,是中等做题家。也就是普通二本院校的考生。对他们来说,愿意和大专生、和中学学历毕业就刘进入社会的群体找优越感,同时幻想自己和清北复交的高材生地位对等,对他们来说,文凭就是他们最大的财富,所以,他们对学历贬值是不接受的。

而这三种人,第一种是蠢人,第二种和第三种则属于掩耳盗铃的人。共同点就是:他们其实都是可怜人。

1、学历也是一种货币

其实本专家是从事投资的。因此在本专家眼里,学历本质上也是一种货币。比如你拿着货币去商场,才能换到你想要的商品。而且,有时候还需要考虑货币的币值、购买力,是否能兑换到你想要的商品。

学历其实也是一种货币,因为学历,不同学历的群体能兑换的社会资源也就截然不同。比如博士研究生学历如果兑换到高校的工作,往往还可以给配偶也兑换一份工作。

所谓学历贬值,指的是从过去四十年的发展来看,学历能兑换的社会资源,也在逐步缩水。好比1980年的100元人民币,足够作为娶老婆的彩礼,但是现在娶一个老婆需要支付的彩礼是多少?相信没有掩耳盗铃的读者都清楚。

同样,在1980年代,中专学历就能兑换一个体制内工作,甚至获得提干;在2000年代,高中学历就可以在小公司做个文员。但是在2020年代呢?硕士研究生毕业未必能兑换到体制内工作,在小公司做文员,一般也要求本科学历。

甚至乡镇教师为例,在2000年代,大专学历就能兑换一个乡镇教师的工作,而且就这,还有很多人不愿意去做,认为读个大学不是为了去乡下。但是现在,很多乡镇教师的学历,已经飙升到硕士研究生学历。

这其实本质上来说,就是文凭的购买力,或者说学历能兑换的社会资源,不断缩水。

而文凭的获得,并不是没有成本。最起码时间成本就很关键。

比如2000年,只要读十二年书,有高中学历,就能去小公司当文员,现在的话需要本科,也就是需要十六年时间,成本上多了四年时间。

2、保值问题

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,学历不断贬值:即可以兑换的社会资源、财富不断缩水,需要的时间成本不断激增。但是对于一些家里有资源的人来说,学历不断贬值反倒是一种好事儿。

其实这个逻辑和商业逻辑是一样的:对于穷人来说,通货膨胀、货币购买力缩水是灭顶之灾,因为自己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财,都因为通胀或者说购买力缩水而变弱。而对于擅长使用金融工具的富人来说,通货膨胀、货币购买力变弱,也意味着自身的债务遭到了稀释——毕竟,作为一个大富豪,如果不懂得使用融资工具,即通过债务来为自己套现是很不现实的。

所以,学历贬值,对普通家庭来说不是好事儿,但对于有的人来说,则是好事儿。当然说到这,可能很多人想要本专家具体说说,学历贬值对哪些人是好事儿,这个问题,本专家只能说无可奉告。

TAG:学历,购买力,掩耳盗铃,文员